PhotoElectric Effect Simulator
an open source physics simulation on PhotoElectric Effect for A Level.
應用信息
Advertisement
應用描述
Android應用分析和審查:PhotoElectric Effect Simulator,由Open Source Physics Singapore開發。在教育類別中列出。當前版本為0.0.5,在 16/05/2017 上更新。根據用戶在Google Play上的評論:PhotoElectric Effect Simulator。超過7 千的安裝。 PhotoElectric Effect Simulator目前有14評論,平均評分為3.8星
關於新加坡基於 fu-kwun hwang 和 loo kang wee 編寫的代碼進行的開源物理模擬。
可以在此處找到更多資源
http://iwant2study.org/ospsg/index.php/interactive-resources/physicals/06-quantum-physicals
簡介
光電效應或光電子發射(由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提出)是當光照射到材料上時產生電子或其他自由載流子。以這種方式發射的電子可以稱為光電子。
只有當光子達到或超過閾值頻率(能量)時,電子才會通過光子的撞擊而被驅逐。低於該閾值,無論光強度或暴露在光下的時間長短,金屬都不會發射電子。為了理解光即使強度很低也可以噴射電子這一事實,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提出光束不是在空間中傳播的波,而是離散波包(光子)的集合,每個波包都具有能量 hf。這揭示了馬克斯·普朗克先前發現的普朗克關係(e = hf),該關係將能量(e)和頻率(f)聯繫起來,源於能量的量子化。 h 因子被稱為普朗克常數。
1905 年,阿爾伯特·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,解釋了光電效應的實驗數據,因為光電效應是光能在離散量化數據包中攜帶的結果。這一發現引發了量子革命。 1914年,羅伯特·密立根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定律。愛因斯坦因“發現光電效應定律”而獲得 1921 年諾貝爾獎,密立根因“在電的基本電荷和光電效應方面的工作”而於 1923 年獲得諾貝爾獎。
有趣的事實
此模擬是為水平物理教育定制的,並且是一個開源項目。
致謝
我衷心感謝francisco esquembre、fu-kwun hwang、wolfgang christian、félix jesús garcia clemente、anne cox、andrew duffy、todd woodlake 以及開源物理社區中的許多人。
我們目前正在提供0.0.5版本。這是我們最新,最優化的版本。它適用於許多不同的設備。從Google Play商店或我們託管的其他版本中免費下載Apk。此外,您可以在不註冊的情況下下載且無需登錄。
我們擁有超過2000+的Samsung, Xiaomi, Huawei, Oppo, Vivo, Motorola, LG, Google, OnePlus, Sony, Tablet ...設備,並提供了許多選項,您可以輕鬆選擇適合您設備的遊戲或軟件。
如果在Google App Store上有任何國家限製或設備側面的任何限制,它可能會派上用場。
什麼是新的
minor improvement and bug fixes.
